榜上有名:齐文化博物院入选第八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
|||
|
|||
|
|||
一、传承创新 龙入东海
![]() (齐文化博物院鸟瞰图)
齐文化博物院作为山东“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建设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文化项目之一,是集中展示齐地文化发展脉络和成就的综合体,主要包括齐文化博物馆、足球博物馆、民间博物馆聚落和文化市场四个部分。这些建筑自西向东排列,就像一条龙一样,取“龙入东海”之意。 二、泱泱齐风 鞠世无双 (一)齐文化博物馆 ![]() (齐文化博物馆建筑外观图) 齐文化博物馆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三部分,以“泱泱齐风-齐文化历史陈列”为主线,集中展示齐地特色的文物专题陈列并进行齐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风土人情研究保护,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陈、保护、研究、教育、休闲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博物馆。 ![]() (齐文化博物馆大厅) ![]() ![]() ![]() (齐文化博物馆内展厅场景) 关键词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 战国时期,齐王在稷门外设立了“稷下学宫”,历时150年左右,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盛况,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官办大学,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社会科学院。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学术中心,当时有影响的学派几乎都参与了论辩争鸣。他们争鸣的议题非常广泛,既有对天地宇宙奥秘的探索,也有对世间凡事和人性的见解。它与差不多同时出现在希腊的雅典学院堪称双璧,它们是世界上最早的集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思想学术文化中心。 关键词②: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与齐国与临淄亦有着不解之缘。公元前517年,孔子35岁时,鲁国内乱,于是他投奔到齐国高昭子门下。孔子精通音律,他在齐国宫廷里欣赏到大型宫廷乐舞——齐《韶》,称赞齐国的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尽善尽美”的成语就是由此而来的。后来,据说孔子就在齐国研习起韶乐来,他陶醉其间,到了忘我的境界,很长时间连吃肉都不觉得香,从而留下了“三月不知肉味”的传世佳话。 (二)中国临淄足球博物馆 ![]() (足球博物馆建筑外观图) 蹴鞠,是中国古代特有的足球运动,并在发展中逐步对外传播形成当今世界最具魅力的“第一运动”——足球。 2004年7月15日,国际足联确认: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足球起源于中国淄博临淄。2006年,蹴鞠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中国临淄足球博物馆是海内外第一家全面展示蹴鞠起源与足球发展风貌的足球专题博物馆,其设计理念是“临淄的蹴鞠,世界的足球”,展览内容包括中国蹴鞠和近现代足球两大主题,系统展示了足球的起源、发展、影响和传播等几千年的演进历史和发展风貌,是一处集参观游览、休闲娱乐、历史文化研发和产品开发于一体的高水准的世界性足球公园。 ![]() ![]() ![]() (足球博物馆内展厅场景) ![]() (足球博物馆室外蹴鞠场)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礼”蹴鞠不断随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亮相重要外交场合,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关键词③:不入圆社会,到老不风流
![]() 早在战国时期,蹴鞠就已经成为相当流行的体育活动了。到了宋代,蹴鞠进一步在民间开展起来,还出现了蹴鞠艺人的组织---"齐云社"(当时全国性的蹴鞠组织),负责踢球活动的比赛和宣传推广,类似于今天的足球俱乐部。其含义是指蹴鞠踢得高,上与云齐。因为球是圆的,所以齐云社也叫“圆社”,在当时就有“不入圆社会,到老不风流”的说法。“齐云社”的出现,标志着蹴鞠运动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蹴鞠也成为“占断风流第一家”的风雅活动。 ![]() 蹴鞠祖师是清源妙道真君,据宋《蹴鞠谱》记载,蹴鞠比赛前,各地方的鞠客要先到齐云社里来,备三牲盘案祭献祖师,拈香祭拜完之后,再与众球友见礼。当时的蹴鞠行当,讲究礼仪和规矩,这里的“齐云戒文”“十紧要”“ 十禁戒”“十不踢”“十不赛”等都是当时齐云社的规定,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规章制度。 (三)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 (中国古车博物馆鸟瞰图) 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坐落在后李文化遗址上,包括春秋车马展厅和中国古车陈列展厅两部分,集中了中国古车的研究成果,荟集了华夏历代车乘的精粹,是当代中国首家最系统、最完整、并以车马遗址与文物陈列融为一体的博物馆。后李春秋殉车马,规模之大、配套之齐全、马饰之精美为当代中国之冠,名列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 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系统陈列了我国迄今为止出土的自殷商至明清各个历史时期具有典型意义的古车及文物佐证,充分展示了我国车乘的悠久历史和造车技术在世界车辆发展史上的领先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观赏意义。 三、和而不同 继往开来
近年来,作为齐文化教育基地,齐文化博物院积极发挥文化阵地的资源优势,加强同国内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为海外华侨华人及其社团、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齐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提供服务,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好评。截止目前,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欧盟、东南亚、澳洲等国家和地区的20000多名师生相约齐文化博物院,踏上“寻根之旅”。 ![]() ![]() ![]() (“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师生留影)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